对台湾,元宇宙是否太遥远?宏碁创办人施振荣强调,元宇宙不只是硬体,未来将走向多元开放,更适合台湾从半导体时代、台积电崛起以来的生存思惟。

「这个生成式艺术,增值空间很大!」虽然年近80,宏碁创办人施振荣,在金华街住处客厅里,拆解起NFT潮流里最难懂的生成式艺术时,久违的顽童眼神立刻亮起来。

诸如「程式码怎么作画?」「为什么电脑生出来的作品,每枚都是独一无二?」等疑问,他都能说出生动的答案,也总能让周遭人士听得入迷。

其实,对这位台湾科技业大老来说,不论是NFT,还是元宇宙,都是付诸行动的近期尝试。去年11月,同时身为科文?融投顾董事长的他,与台达电、文策院等合作伙伴,携手打造全台首个专注于沉浸式体验创新的实体场域「?融域」。不论是结合5G+等级的极佳联网通讯,还是4K华丽投影效果,都是以全球业界定义的元宇宙:一个永不断线,让人流连忘返的三度空间迈进。究竟,施振荣心中构思的元宇宙,如何与台湾,以及与NFT发生关系?

破除迷思,元宇宙不只是VR眼镜

施振荣指出,许多台湾人谈元宇宙,只会联想到VR眼镜,并认定为硬体创新,这是迷思。其实,VR这项技术不新,他30年前就在美国见识过,也在那时便看出来,VR要有内容搭配,才有办法真正起飞。

而六年前,宏碁也启动过VR创新,和瑞典知名游戏开发商StarBreeze合资,成立子公司宏星,由双方共同设计VR头盔,内容则由StarBreeze提供。不过,虽然初期成功打入英国IMAX体验中心与杜拜VR乐园等,却因使用人气快速衰减,后继无力。后来,宏碁于2018年取消宏星的兴柜计画。

有了前车之鑑,为何还坚持前进?施振荣分析,六年前不是全无收穫。他观察VR的展演,确实引发全球人好奇,只可惜没有很多内容支撑,一下就让人们觉得无聊。而当许多人抱怨VR头盔体验感不佳,却更需要社群持续去玩,技术团队才能透过用户的回馈提升。

可能泡沫化的NFT,却让元宇宙更丰富

至于NFT这个区块链应用,则意外成为助力。

「去年,当NFT出来,因为可结合感性内容,台湾艺文团体都说要做,」当时他就非常期待,因为元宇宙正需要内容来养。虽然他预料,最终能藉NFT成功的是少数,重点是共创的生态。

当然,施振荣坦言,不论NFT或元宇宙,都存在监管问题,亟需建构完善的游戏规则。然而,这两股新趋势,确实有值得台湾产业与新世代切入的优势。

首先,NFT代表一种生活美学,是台湾爱文化也爱科技的新世代,适合投入的领域。施振荣认为,NFT已证明,可帮创作者带来价值,无论会否泡沫化,这个歷程可帮元宇宙建构出有华人思惟的文化内涵,也是他多年提倡的「东方硅文明」愿景。对台湾从硬体,移往更有附加价值的软体应用,是有利的。

善用开放思惟,台积电是典范

其次,各国期待的元宇宙,在近年欧美政府积极控管平台垄断问题下,有机会走向多元开放生态。施振荣认为,台湾在电脑与半导体时代,就以垂直分工而非垄断角色取胜,更适合在这样思惟生存。最好的典范,是他曾担任独立董事20年的台积电。拥有顶尖晶圆制造技术的台积电,是靠生态圈里所有人的开放思惟,而非技术霸权操纵业界,来取得成功的。

歷经PC与网际网路时代,施振荣认为,这次元宇宙就如以往科技革命,是走着「成功比你预期慢,成长比你预期快」的步伐,宛如飞机要起飞,需酝酿足够能量,一旦飞起来,就会骤升,别人再也追不上。

本文作者:林士蕙

(本文摘自《远见杂志10月号436期》)

《远见杂志10月号436期》
《远见杂志10月号436期》
文章来源:远见杂志
#元宇宙 #施振荣 #NFT #VR #思惟